继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前身《风湿病学杂志》发表了“风湿科医生的任重与道远”,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发表“再谈风湿科医生的任重与道远”之后,今年(年)《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再发一文:“三谈风湿科医生的任重与道远”。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年1月第22卷第1期(专论)

三谈风湿科医师的任重与道远

杨岫岩(广州医院风湿免疫科)

十年前和二十年前,笔者在本刊先后发表了《风湿科医师的任重与道远》(青年医生园地)和《再谈风湿科医师的任重与道远》(专论)[1,2],医院医院成立风湿免疫科的必要性,呼吁医学界重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三十多年来,风湿免疫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近十余年,学科队伍迅速壮大,医院几乎均建立了完善的风湿免疫科,大医院也或多或少的有了风湿免疫病专科医师。在学科基本完善和队伍壮大之后,这个学科的发展只是在万里征途中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能满足于在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数千人参会的壮观场面,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提高该学科的“含金量”,凸显风湿免疫科在临床医学领域的重要性。风湿免疫科不只是诊治关节病,其重点在于系统性疾病和各种疑难复杂的免疫病。风湿免疫科专家不要只满足于诊治“照书生病”的经典风湿病,要努力帮助临床各学科解决免疫性炎症相关的疑难病,做名副其实的免疫科,肩负起临床疑难病诊治的重任,让整个医学界真正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科。

一.风湿免疫科的特殊性

我国医学先驱、内科学泰斗黄铭新教授,在三十年前讲过这样一席话:“每名医学生或年轻临床医生,一旦与风湿病学相接触,他的目光会自然地扩大起来,似是必然的结果”[2]。为什么临床医生学习了风湿病学目光就会扩大起来?

1.风湿病学在学科划分与命名上有其特殊性

临床各个学科多是按照解剖学系统划分与命名,如心脏科、消化科、肾脏科等;也有按病因学来命名,如感染科、烧伤科等;或是按病理诊断来定名,如肿瘤科等。这些学科的命名很清晰,什么样的病症归入什么学科。而风湿病学科很特殊,这个学科的疾病与“风”和“湿”并无关系。西方的Rheumatism(风湿病),既非风也非湿。国内“风湿”二字常常误导着人们对该学科的认识和定位,一谈到风湿病,就错误地想到是风雨潮湿所导致的疾病。医院将其称为“临床免疫科”或“风湿免疫科”,以强调其与免疫相关。但实际上,英文为Rheumatology(风湿病学),很少有人加上免疫的字样,国内的“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等官方机构,也多没有冠上免疫二字。实际上,大部分风湿病是免疫相关的、以非组织器官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

2.风湿性疾病涉及面广

由于风湿免疫病的性质是非组织器官特异性炎症,它可以累及全身任何组织任何脏器。可以多部位受累,也可以个别组织受累;病变可以急进性进展,也可以缓慢进展,还可以有自限性缓解,或缓解与进展相交替;在同一个时间内,可以这个系统的损害在缓解,另一个系统的损害却在加重。西方医学界常说“lupuscandoanything……”(狼疮无所不为),实际上风湿免疫病也是无所不为,可以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由于风湿免疫病可以累及全身任何组织任何脏器,就注定了这是一个贯穿各个临床专科的学科。这样的学科特点,培养了风湿免疫科医生既要熟悉各个专科的基本知识,又要学会横贯各个专科的临床思维,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疾病。所以,风湿免疫科医生审视一个疾病,不只是看其累及那个脏器,而更着重于疾病的性质是否免疫性炎症,以及炎症损害的程度和给患者带来的危害。经过风湿免疫科培训出来的医生,善于“换个角度”看问题,临床思维将会更加全面,诊治疑难病症的能力将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黄铭新老前辈告诉我们:年轻的临床医生学习了风湿病学,其目光会扩大起来,似是必然的结果。

3.风湿病学科的临床思维模式

风湿免疫病的性质是免疫相关的炎症,其临床思路总是围绕着“炎症”二字。临床上许多疾病与炎症相关,这些炎症可以是感染性炎症、肿瘤性炎症、免疫性炎症、理化损伤性炎症等等。临床医生遇见炎症性疾病,通常首先考虑感染性炎症,并积极地进行病原体检查,在必要时进行经验性的抗生素治疗,所以漏诊感染性炎症概率较低;肿瘤也是临床上普遍警惕着的一类疾病,加上各种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病理活检等,大多数的肿瘤性炎症也是可以获得诊断;而理化损伤性炎症多有可见因素;剩下的就多是让各个学科医生感觉到“说不清、道不明”的免疫性炎症,即风湿免疫病。所以要回答什么叫风湿病,它不是“风”,不是“湿”,而是一组“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的疾病。

现代医学的发展,诊断疾病愈来愈多地依靠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一些风湿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等已经找到了血清标记物或相关基因,对疾病的诊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多数风湿免疫病,在目前尚未找到有临床价值的实验室指标,如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病、过敏性紫癜等血管炎,幸好这些疾病多可以通过其临床特征的组合,按照疾病的分类标准获得诊断。而临床上许多时候还会遇到疑难病例,病理检查或临床特征显示其为“炎症”,却找不到具体的原因,也难以与现成的某个疾病“对号入座”,下一个具体的诊断,如年以前的IgG4相关疾病。对于这些非常疑难的疾病,如果抓住“炎症”这个特征,进行排查、鉴别和治疗,往往可以获得成功的捷径。这就是风湿病学科的临床思维模式“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3,4]。

二.风湿病学知识亟待普及

风湿免疫科的学科队伍虽然壮大了,但学科内涵的普及还不够。不只是在民众中普及不够,在一线的全科医师中普及也不够。医院的各个专科,多对风湿免疫科也还缺乏认识,他们手上的疑难免疫性炎症患者,即使在诊断治疗上到了“山重水复”的尽头,也常常想不到需要找风湿免疫科看看。

1.需要在民众中普及风湿病学

由于“风”和“”字面上的误导,许多风湿病患者将其关节炎归咎于当年“坐月子”时洗了一次碗,冲了一次凉;或者归咎于当年居住楼下环境潮湿;归咎于当年住在楼上窗户朝北吹了风;归咎于当年下乡务农在水田里插过秧等等。许多人无法理解SLE、血管炎、皮肌炎等跟“风”和“湿”并无关联,为什么也是风湿病。面对民众的风湿病学科普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需要在全科医师中普及风湿病学[5]

全科医师是守护民众健康的关键环节,在全科医师中普及风湿病学的意义重大。一方面在于需要全科医师对风湿免疫病患者进行准确的分诊,及时推荐给专科医师,减少病情的延误;另一方面是作为慢性病,风湿免疫病在专科医师进行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后,更需要回到全科医师诊所长期的密切随访。由于风湿免疫学科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多数全科医师在当年学习和培训阶段没有接触这个学科,加上学科名称的特殊性,风湿免疫病学这个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的学科,在全科医师中还很不普及。并且存在许多误区:一讲到风湿病,就想到“刮风下雨腰酸腿疼”,或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导致关节肿痛;一见到关节疼痛,就想到“风湿”与“类风湿”之鉴别;静脉注射“抗生素+地塞米松”医院和农村或社区诊所治疗关节炎最常用和“经典”的方法。因此,向全科医师普及风湿免疫病学知识,具有更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需要在各个临床学科中普及风湿病学

由于风湿病学科的成立和发展相对滞后,临床各专科的医生在当年本科教育和住院医生阶段,多是“跳过”了风湿免疫科,加上学科命名的不清晰,导致各个学科的许多专科医生对风湿免疫病缺乏认识。

由于风湿免疫病可以或多或寡,或急或慢地累及全身任何组织,导致其临床表现是“无所不为”,可以是典型的多脏器损害,也可是非常局部的微小损害。典型的SLE表现为多脏器损害和有特征性的血清标记物,诊断上多无困难。而“自身抗体和其他风湿免疫病的标记物”全部阴性的风湿免疫病,则常常被错误地作为排除风湿免疫病的依据。

以炎症为表现的病例,如果累及2个或以上系统,就需要警惕风湿免疫病;一个疑难病如果看了2个专科还找不到诊断的方向,需要找风湿免疫科会诊;即使单个系统损害的病例,如果相应专科难以下诊断,风湿免疫科或可以“帮得上忙”。例如,临床上并不罕见的顽固性腹水病例,腹水的常规与生化检查提示渗出液,或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排除了结核性腹膜炎等感染性疾病,PET-CT、腹腔镜检查和活检、反复的腹水找癌细胞阴性,基本可以排除肿瘤性腹水,所有自身抗体全部阴性,这种无法下诊断的病例,风湿免疫科按照“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的思路,常常可以轻而易举解决问题。

三.风湿病学需要与各个临床学科交流合作

风湿免疫病是横贯各个系统和脏器的疾病,需要不断地与各个学科交流合作。风湿免疫科医生需要向各个学科学习,扩大自身的知识面。合格的风湿免疫科医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全面的临床基础。需要不断学习各个临床学科的知识,并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影像学知识为例,各个专科只需要掌握各自部位的影像特征,而风湿免疫科医生几乎需要掌握全身各个系统的影像特征。医学生涯活到老学到老,这句活在风湿免疫科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要向呼吸科学习肺脏疾病的鉴别诊断,因为各种免疫病的肺炎、肺间质病变、出血性肺泡炎需要与肺部感染相鉴别,尤其是特殊病原体的感染。例如,经验不足时,风湿免疫病合并卡氏肺囊虫病就容易被误诊为原发病的肺间质损害,而导致相反的治疗方向。同样,我们也可以告诉呼吸科医生,有部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可以通过免疫干预恢复正常,而不是注定终身使用昂贵的降压药;有一部分“肺泡蛋白沉积症”与免疫炎症相关,免疫干预或可控制病情,让患者重生。

我们要向神经科学习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认识各种神经免疫相关的疾病,包括各种脱髓鞘病变、各种脑炎、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中枢性血管炎等等。也可以告诉神经科医生,神经免疫相关的疾病,如视神经脊髓炎只靠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的效果有限,如果加用免疫抑制剂,尤其是环磷酰胺效果会更好。

我们需要向血液科学习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不少淋巴瘤的表现酷似风湿免疫病,我们在临床上也总是需要警惕淋巴瘤。风湿免疫科的治疗理念很大程度上是效仿淋巴瘤,药物种类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风湿免疫科医生学习和认识了血液病的化疗经验,对风湿病的治疗将会有很多的启发。从某些角度上说,淋巴瘤和白血病与风湿免疫病具有同源性,都是免疫细胞的过度增殖。如果这些过度增殖的免疫细胞没有成熟(原始细胞或幼稚细胞)或成为异型细胞,就是白血病或淋巴瘤;如果都成熟了就是炎症细胞,或产生自身抗体,就是风湿免疫病。还有一部分病人,在病理特征上很像淋巴瘤,但又不能确诊为淋巴瘤。这类病人如果按照风湿免疫病的治疗常常可以完全缓解,如果只是随访观察,最终很可能就成了淋巴瘤,人们常称之为“走在淋巴瘤的路上(ontheway)”。还有一类病人,初期的病理不能诊断淋巴瘤,按照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也有效,但继续治疗又失效了,在做活检才确诊淋巴瘤。

上述几个系统作为参考,风湿免疫病与各个系统均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

综合上所述,风湿免疫科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不只是诊治经典的风湿免疫病,更重要的是她围绕着“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这个思路,可以解决各种疑难的免疫性炎症,甚至无法下诊断的“无名氏疾病”。然而,目前这个学科的普及还不够,各个临床学科对其认识多比较肤浅。

希望风湿免疫科医生们加强与各个临床学科交流合作,让更多“山重水复”的疑难病例,获得“柳暗花明”的新生。

参考文献

1.  杨岫岩.风湿科医师的任重与道远.风湿病学杂志.,1:-

2.  杨岫岩.再谈风湿科医师的任重与道远.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1:1-2

3.  杨岫岩.从“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看IgG4相关疾病与未命名疾病.中华医学杂志,,93:-

4.  杨岫岩.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疑难免疫性炎症诊治思路.中华医学杂志,,96:66-68

5.  杨岫岩.需要在全科医生中普及风湿免疫病学.中华全科医师杂志,,16:-

德国卡特售后服务

①24小时应急服务处理保障;

②专家科研团队一对一指导使用;

③耗材配置一条龙服务;

④销售代表定期上门回访,驻院调研;

⑤定期医疗操作培训及产品升级;

⑥新医疗技术普及培训。

——中德卡特三氧医学中心:郭经理

德国卡特中国总经销联系方式:

郭经理:(同)

网址:







































北京公立白癜风医院
啥药物能治疗白癜风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towhm.com//kcywh/8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