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医院陈嘉林

模式识别诊断法病例岁女性,心悸、多汗、消瘦1个月。您对其的诊断是什么?对此病例,医生们见得多,凭直觉就能做出诊断:甲亢。这种诊断方法,我们在临床很常用,称为模式识别诊断法。模式识别诊断法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是专家和初学者的主要区别,诊断过程经济、高效。但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对于没有接触过或经验不足的疾病,容易误诊漏诊。例如,对于甲亢,除了经典的高代谢症状体征,在临床还可见到不典型表现:淡漠型(特别是老年人)、心律失常型(例如偶发心慌)、单纯消瘦,以及甲亢性肌病(例如四肢无力)等。对这些患者,无法仅依靠模式识别诊断法来诊断。排除法病例岁女性,发热、皮疹、关节痛3周,体温39~40℃,颈部、胸前泛发性皮疹,肘、膝关节不固定疼痛、与发热相伴,白细胞(WBC)23.2×/L,红细胞沉降率(ESR)86mm/h。您考虑的诊断是什么?该例表现为发热、皮疹、ESR快、WBC高,考虑的诊断有多方面,例如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基于这些可能的诊断,通过进一步检查来鉴别,排除肿瘤、感染性疾病,尝试激素治疗,再观察,最终确定为红斑狼疮。这种通过排除可能的疾病而确定诊断的方法叫排除法。排除法诊断效率很低,准确性差,往往为不得已而为之,诊断过程需要在治疗中密切观察随访。路线图法病例岁男性,反复腹胀、双下肢浮肿半年,加重伴活动后气短1个月余。近半年来反复出现腹胀、腹部隆起,伴双下肢可凹形浮肿,B超示大量腹水,给予利尿治疗好转,多次查肝肾功能正常。近1个月症状加重,利尿效果差,伴活动后气短。半卧位,腹隆,肝大肋下3cm,腹水征阳性,双下肢浮肿。如何进一步检查诊断?以腹水为核心,通过抽取腹水检查,首先判断其为门脉高压性、非门脉高压性或混合性腹水。检查结果显示为门脉高压性腹水。进一步分析可导致门脉高压性腹水的疾病有:肝硬化、心源性、肝癌或转移癌、巴德-吉亚利综合征、门静脉血栓、黏液性水肿。对以上疾病一一做相应检查,最终CT检查提示患者心包增厚,有积液,诊断为心包炎。这种诊断方式为路线图法,其思路清晰且不易漏诊,是高效的诊断方法,例如对蛋白尿、贫血的分析。然而,面对一些无路径可言的临床情况,该法也无能为力。分析推理法病例岁男性,左后肩胛部疼痛20天就诊。如何进一步问诊检查诊断?了解背部疼痛性质、持续时间、诱因及缓解因素、伴随症状、局部活动状况和表现及既往史。问诊结果为:无诱因出现左肩胛部、后背部局部持续闷痛;晨起活动加剧,休息后减轻但有持续症状;局部无发红、发热、肿胀,肩关节活动不受限;无咳嗽、气短;既往健康,每日锻炼身体。考虑可能的诊断,首先排除危险性最大疾病: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并考虑可能肺癌、胸椎疾病、肩胛骨病变?查血常规、心电图、胸部CT。结果显示WBC10.84×/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77.6%,血红蛋白(HGB)g/L,血小板(PLT)×/L;心电图无异常;胸部CT示左肺下叶少许慢性炎性病变。给予抗菌药治疗,症状无改善。患者20天后左肩胛部疼痛加重,VAS评分10分,夜间可痛醒,伴发热、体温38.8℃,双下肢屈侧紫癜样皮疹,无畏寒、寒战、盗汗。血常规WBC14.42×/L;ESR90mm/h,C反应蛋白(CRP)81mg/L;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1(抗β2GP1)、类风湿因子(RF)、狼疮抗凝物(LA)、免疫球蛋白(Ig)、补体阴性。据此,考虑风湿性多肌痛,给予甲泼尼龙片治疗6周,患者左肩胛部疼痛好转,发热缓解,自行减量用药。减药3周后,患者左肩胛部疼痛再发,伴低热、盗汗、乏力。体重自患病以来下降17kg。查体:左肩胛部轻度压痛,肩关节无红肿、活动受限;肺清音;心脏主动脉瓣1~2级轻的舒张期杂音;腹部查体、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血常规WBC30.3×/L;ESR91mm/h,CRPmg/L。免疫指标、感染指标、肿瘤指标糖类抗原(CA)系列和便潜血、肌电图、心肌酶均阴性。行颈动脉超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后,考虑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血管炎?给予泼尼松治疗。1周后体温正常,但后背疼痛无缓解。是治疗强度不够,还是诊断不正确?进一步查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可见主动脉弓内膜位置有新生血管炎性病变,夹层动脉瘤。诊断为大动脉炎,经大剂量激素治疗后康复。对于该病例,层层分析递进的诊断方法为分析推理法。该法通过收集信息(问诊查体),寻找诊断线索——形成诊断假设——诊断实验——初步诊断——不断修正诊断假设——最终得到诊断验证。总结诊断疾病的四种模式在临床常交错、综合运用,需要医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并进行思维训练和总结。临床医生需要“知道你知道的”——全科医生需要掌握常见慢性病,并深度、透彻地学习和了解;“知道你不知道的”——了解自身知识缺陷,不断学习,以患者利益为核心,适时转诊;而在临床中最怕的是“不知道你不知道的”——误病误人,风险很大。(龙华整理自中国家庭医生合作发展论坛陈嘉林教授报告,来自《中国医学论坛报》.9.8,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towhm.com//kcyzl/102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