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导读

年7月,国家正式批准重症医学成为临床医学的下属二级学科,至此,重症医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登上了“医学舞台”。近十年间,重症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临床医学专科之一。

医院(医院)作为国内较早建立重症医学科(ICU)的医院,其管理中有哪些创新之处?

医院,在患者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哪些又有哪些不同?

带着诸多疑问,我们采访了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康红军。

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康红军

多学科协作,打造一流ICU“特种部队”

时间流淌至年,始终走在发展前列的医院建立了综合ICU,是国内较早也是较正规的一批ICU,并于年正式改名为重症医学科,主要负责收治全院所有科室的危重症患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症病人。

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拥有标准化的层流病房以及国内国际先进的监护仪、呼吸机、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持续床旁血滤机、纤维支气管镜、胃肠镜等设备。十年来,医院重症医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室现拥有床位24张,专业医护人员75名,每年培养、带教研究生、住培生、进修生、轮转实习轮转医生近百人,近日,又被中国医师学会定为国家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众所周知,进入到ICU的患者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病情危重”,但其原发病却多种多样,这就要求ICU医生知识体系及救治技术要十分全面,并且要与兄弟科室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康主任表示,“重症医学科是一个专业的、先进的危重症医学抢救平台。”因此,重症医学科作为平台,自然离不开“兄弟”科室之间的相互协作。通常情况下,ICU的患者来源主要包括两种:第一,来自院外患者,针对这类患者,由于没有来源科室,重症医学科承担患者主要医疗任务,并协调“兄弟”科室共同救治患者,如外科手术处理等;第二,具有来源学科的患者,ICU主要承担生命体征及多脏器功能的维护,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专科问题由相应科室共同处理,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转回专科继续治疗。对于重症医学科与“兄弟”科室之间的关系,康主任如此评价道,“我们既是朋友,也是战友。"

+医院,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医院作为全军医院,除承担全军各军区、军兵种疾病诊治外,同时也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医院及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于年成立,是国内最早开展国际国内远程医学活动的单位。作为医院对外服务的窗口,经过21年的发展,规模更是位居全国之最。

一直以来,该中心始终致力于组织本院及国内外优秀的医学专家资医院提供远程医疗及远程教育培训服务,全国与医院联网,并建立了及时、便捷的转诊绿色通道,从而满足全国各地患者的就医需求。康主任表示,“随着当今信息化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医疗成为了一种先进的就医模式,远程医疗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更新、更便捷的救治通道。”不仅如此,科室还制定了应急方案,为患者预留部分空间,保证急救“黄金时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院在加强人才培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面持续不断发力。首先,发挥远程医学中心的最大价值。医院而言,不但肩负着治病救人的使命,医院,医院的综合水平。如今借助于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基层医生不仅可以解决患者的疾病问题,还能了解到最新、最全面的知识与技术,开阔自己的视野。

其次,医院还是院校合一单位。据悉,解放军医学院始建于年,原名“军医进修学院”,年经中央军委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解放军医学医院机构办学单位,国家教育部首批批准的具有硕、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医学院,每年面向全国免费招收进修医生,并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医疗后备军。

在人才培养方面,科室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康主任表示,科室要求进修医生深入到临床一线,全面管理患者,每周教学查房两次,并对疑难病例进行科内讨论及多学科会诊,让每一个患者的救治过程标准化。同时,科内注重理论学习,每周二次业务学习,紧盯重症医学发展前沿;另外,频繁的学术交流更是在解决患者实际医疗需求的同时,也为基层医生的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专业人才选拔机制,炼就顶尖ICU“特种兵”

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对专业医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重症医学科医师,不仅需要有完美的知识体系,卓越的实践能力,还应有一颗待患如亲的“人文之心”。同时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还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去化解纷繁的压力,因此ICU的医生必须具备超强的综合素质。

在人才队伍方面,康主任强调,医院始终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原则。对此,科室在招收医生时首先要求具有重症医学专业背景,其次应受过专业、规范的培训。医院作为一家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医院,其对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自然非常重视。据悉,医院每年医院ICU培训业务骨干40余名,开设包括镇静镇痛、机械通气、持续床旁血液净化、热射病救治等专业的系列讲座,科室目前为全军及中华护理学会的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北京市住院医生轮转培训基地。不仅如此,科室每年承担2-3项省部级以上继续教育项,举办3-5项各类学术会议(含国际学术会议),为重症医护团队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尽管中国的重症医学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重症医学发展更为系统化、规范化,在一些重大灾害和传染性疾病面前,重症医学和重症医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犹如一座蕴含着巨大能量的火山,在中国人正直、积极、勤奋品质的“助燃”之下,正迸发着熊熊火焰。可以预见,未来重症医学乃至整个医疗体系的发展中将留下中国人的身影。

后ICU时代的到来

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规模扩大、人文关怀,处处透露着科室建设上的用心,在患者“入眼”处打磨内功。走进医院ICU,暖色调装修搭配轻柔的音乐,使患者感受到满满的暖意;一张张帘子将患者隔开,很好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屋顶悬挂着电视、可探视系统,让患者不再孤单……

伴随着后ICU时代的到来,医院重症医学科将不断扩大规模,设立“缓冲病房”(介于ICU病房与普通病房之间),加强患者的心理建设与人文关怀,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让患者活得更有尊严。

前路漫漫,未来可期。后ICU时代的到来,将使得原本冰冷的技术变得温暖,每位患者的身心得到安放。

来源:无界进修,转载请注明来源

专家名片

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康红军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全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重症专委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北京重症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兼副总干事中国医师学会海南重症医学分会副会长;北京生物技术学会组织工程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海南分会委员;全军感染监测委员会重症学组委员;北京市中西医学会肠内营养分会委员;《Journalofcirculationbiomarkr》编委。作为重症医学科主诊医师,常年致力于急危重症的救治,全面掌握危重症救治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95%以上。在严重创伤的抢救治疗、外科围手术期重症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脓毒症的救治、急重症产妇的治疗、热射病的综合治疗等领域有着较高的造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towhm.com//kcyzl/114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