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对癌症的放射治疗(radiationtherapy,RT)后可发生肠道的损伤。大肠及小肠均可受累,通常为进行性

毒性出现的时间:

放疗可能产生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可以发生在治疗过程中的任意时间,甚至是治疗结束后几年。急性毒性是指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不久发生的毒性。晚期毒性是指放疗结束3个月之后发生的毒性。晚期毒性往往代表一系列可能持久而不可逆的放疗相关组织改变

发病机制:

慢性放射性肠炎是由闭塞性动脉炎引起肠缺血所致,会导致肠道狭窄、溃疡、纤维化,偶尔会导致瘘形成。其生理结果可包括:肠道运输改变、胆汁酸吸收减少、肠道通透性增加、细菌过度生长以及乳糖吸收不良。临床表现可包括:恶心、呕吐、乳糖不耐受、梗阻症状、腹泻、体重减轻、营养不良以及出血(常见于损伤累及结肠的患者)。在肠慢性放射性损伤中,急性肠梗阻并不常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通常可出现狭窄,狭窄的逐渐加重最终可导致部分性或完全性肠梗阻。当腹胀(部分梗阻)或恶心呕吐(完全梗阻)等症状成为难治性症状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诊断:

通常依据患者的既往放射暴露史、相符的临床表现以及提示性影像学检查结果而建立诊断。应回顾患者既往的放射治疗记录,以确定放射总剂量和放射野的分布。这有助于确定可能受到过量放射暴露的具体肠段;这些信息还可以与影像学发现和临床表现相关联

危险因素:

1放疗剂量和方案-总放疗剂量、分割剂量、疗程和放疗野内的肠道体积,均可影响肠毒性风险。如果小肠的受照体积小,则5年5%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对应的照射剂量(TD5/5)估计是50Gy。如果治疗剂量限制在45-50Gy且分割剂量为1.8-2.0Gy/d,则严重肠道毒性罕见

2联合放化疗会增加放射性肠炎的风险

3肠动力减弱血管疾病-已有糖尿病、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疾病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的风险增加

4胶原血管病-胶原血管病患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患者,其消化道对放疗的耐受性更低,发生急性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的风险增加

5IBD患者发生急性和晚期肠道并发症的风险可能增加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towhm.com//kcyyy/102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